无论台前的艺术呈现,还是台后的艺术训练,戏剧之于人们是身体的、也是思想的。戏剧不是玻璃箱中的玩偶,她是我们灵魂的鞋子,带我们走到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李子

小荷才露尖尖角

李子16岁时,以专业分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安徽大学戏剧导演专业,获得本科学位。2006年,她再次以专业分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取得戏剧戏曲学硕士学位。从本科到研究生,李子在导演系度过七年,攻读戏剧、电影两个专业。曾应邀出任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栏目监制。

2011年,25岁的她凭借对戏剧的热爱和思考创办国际女性戏剧节。首届(2011)北京国际女性戏剧节即以独特的人文关怀和高品质的艺术追求获得境内外媒体和学者的关注,并得到广大观众与北京妇联、北京文联等政府单位的认可和支持。


我已亭亭,不忧不惧

三岁那年,李子因重病住院一年,重症病房里的孩子时有离世,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体味过病痛与告别的李子,慢慢悟透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后福”,是指经历过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之后,对人生更加释然宽容的态度。

2009年,李子无意翻看妈妈的老照片时看到了妈妈从年轻到年老的人生历程。年轻的心突然意识到,原来一名女性从少女到婚姻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无穷的故事。但她们却选择将这些故事埋藏心底,不动声色的生活,任时间的洪流把她们本真的风华和欲望掩埋。

创作的欲望让李子寻找故事的表达出口,李子认为经典的剧目会一直上演,而人们也始终能够借助这些剧目照亮自己的内心。于是,她创办了国际女性戏剧节。

执念·求索:不执于见方洞见

李子参悟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她眼里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任何一种情境下,都能让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平衡。戏剧让她在那些直指内心的故事里,参透许多人生哲理。她的内心感性细腻,充满丰沛的感情,但她的举止言谈却简约干练,直指要义。

她看女性:爱藏玄机

李子认为女性的爱是一种细水长流的付出,身心体态都慢慢损耗,有辛苦,可她们却甘之如饴。因为她们得到了内心的安宁、子女的爱,和丈夫超越了爱情的尊重。而这些,恰恰是女性最需要的。对于家庭和孩子,李子表示自己也会义无反顾做出“牺牲”。她说,没有家庭,拼来的这些东西又安放在哪里呢?


尤征九问封面人物:

1.您的梦想是什么?

李子:以前从没想过,在发现越来越理解和喜欢自己的专业以后,想来北京,就实现了这个梦想,念完书,也辗转的完成了成为导演的这个梦想。后来想做女性戏剧节,现在有很多的人跟我一起努力。现在对于梦想想的可能不是那么具体的,更多的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希望我们做的这些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影响。说起梦想好像总是有一种宏大的感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伟大的事情,而是怀着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本分的做好自己就是最合适的事情。

2.用三个词形容一下自己?

李子:开朗、简单、亦动亦静。


3.您的交友原则是什么?

李子:真诚,通透,有内容,有原则的人。

4.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什么?

李子:生命中其实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生命其实是一种体验和经历,戏剧带给我的启发是,一个人可以抽离出来去观望、感受自己所承受的一些细微敏感或黑暗的东西,学会接受自己和接受命运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跨越和必须要做的功课。如果找到一种能量,我相信每个人都在会寻找那种属于自己的方式。


5.工作中选择合作对象的标准是什么?

李子:有担当的,积极的,诚恳的。

6.现阶段的困惑是什么?

李子:有非常多的课题,关于个人的课题是作为一个女性,在面对自己的家庭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平衡上的困惑。因为女人的幸福感往往是来源于家人和朋友的,那种温情的东西,这是必然的。但是你个人价值的实现或者你对社会能做到一些事情的那种充实和被认可的感觉,是需要付出辛苦并且不可以太感性的。包括在创业过程中角色的转换,其实是有些困惑的。然后对于所做的事情,对于这个社会,我会觉得现阶段的文化思潮特别多元,不同人群的价值观会不断碰撞,这种碰撞会特别明显。当然这有好的一面,就是有很大的信息量,有很多的选择,很丰富的感觉。但另外一方面,你会更多地去思考,因为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这种现象也会给我带来更多思考,或许这不叫困惑吧,只是带来的思考。


7.排解压力的方式是什么?

李子:喝茶、看书、和朋友聊天。

8.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李子:最喜欢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包括像我们的团队也是一样,忙的时候会非常忙,然后忙完了大家会有一个阶段性的休息,大家可以去充电啊,去放空自己,重新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


9.目前在【美梦成真】群有什么项目的合作诉求?

李子:女性戏剧节当中有很多非常好的剧目和活动,也希望在朋友的支持下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进来,能够获得戏剧带来的很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女性戏剧节的初衷。然后还有其他一些与文化相关的项目欢迎大家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