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来,出彩的是小 S,而奠定基调的是蔡康永。因为这位“读书人”,我们理直气壮地爱这档八卦综艺,也能够在当年那段信息和娱乐都贫瘠的青春中,学到一些自由新鲜的人生观。

10 月 16 日下午 3 时,蔡康永发布了一条告别微博。“我要和「康熙來了」道別啦...十二年来,有笑泪,有阴晴,相伴一场,人来人往,只是日常...这段奇妙旅程,我会永记在心...”

 

而小 S 也在这条微博发出 7 分钟后迅速做出了回应,称“康熙没有了康永哥就不完整了!所以,亲爱的,我们就共进退咯!”

 

节目制作人王伟忠在今天凌晨发表微博,感谢了两位主持人的付出。并在结尾处说道:“康熙精神,必有来人;娱乐精神,后会有期!”

 

王牌主持人的离开,制作人告别式的话,这也就意味着,陪伴我们十二年的《康熙来了》,多半是要离开了。

 

这档娱乐节目对于很多内地 80 后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的娱乐启蒙,也教会了我们很多课本和家长不会说的事。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天性放得开的小 S,还是温和传递价值的蔡康永,他们都为我们起到了某种人生示范的作用。

 

 

 

 

 

这个节目的首要宗旨,就是不管马英九还是刘德华,来了都要“说人话”

 

2004 年 1 月 5 日康熙首播,名字叫做《奇怪十点钟之康熙来了》——大概是怕只叫《康熙来了》观众会莫名其妙吧。

 

最早定位是人物访谈。有蔡康永坐镇,节目邀请了几位重量级嘉宾,第一期是李敖,接着有连战、马英九、刘德华。这几集在台湾引发关注,是因为口味够重够俗,够好看。

 

李敖被小 S 坐大腿,顺便吐槽前妻胡因梦便秘。小 S 问:“你看见我,有没有觉得想跟我有男女上面的交往吗?” 李敖:“会”。

 

连战聊的是内裤。

 

小S:“战哥啊,请问您平常在家穿什么型的内裤?”

 

连战:“我在家、在外面都穿一样的内裤。”

 

小S:“我知道,是不是四角的?”

 

连战:“BOXER ……”

 

小S:“会比较高腰一点吗?”

 

连战:“蛮高的。”

 

台湾《商业周刊》总结康熙在内地爆红的原因,首先便是“什么都敢讲,什么都不奇怪”的自由气氛:“让连战聊家事、让小 S 摸周杰伦肌肉、听 S.H.E 聊闺房情趣,百无禁忌。”

 

用一句流行语解释,就是“说人话”。不管哪个领域,怎样大牌,走进小 S 和蔡康永的“气场”,都会卸下偶像/正经包袱,聊些普罗大众听的进去的内容。

 

很多内地观众都是 2005 年之后,慢慢接触到这个节目,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当年湖南台已经有了《快乐大本营》,也很火,但风格就完全不同。何炅跟李湘都是和事老型,即使要找梗,也要暗地里筹谋,明面上客气。欧美综艺那时候又没有普及。是《康熙来了》让我们意识到,哇,原来对话还可以这样进行!

 

 

 

 

 

闺蜜和gay 蜜的八卦局,就像小 S 唱的,“姐妹们的聚会好happy”

 

今年关注度最高的一集《康熙来了》,是小 S 跟黄子佼的世纪大和解。事实上,所有观众对于这对情侣的故事,就像是对邻家情侣一般熟悉。小 S 2000年跟黄子佼分手,在电视上哭着念分手信。如今,当了妈的小 S 又面对镜头释怀流泪。电视机前的我们感叹着“活久见”。

 

蔡康永说,小 S 把观众当闺蜜,发泄自己的倾诉欲,观众也就把她当自家人了。

 

《康熙来了》有明确的观众定位,是 16 岁到 40 岁的女性——作为一档八卦聊天电视栏目,这也是必然的事。节目就像是一场自家姐妹的八卦局,目的就像大小 S 跟范晓萱歌里唱的,“姐妹们的聚会好 happy”。小 S 是女王闺蜜,蔡康永是书生 gay 蜜。他们邀请来各式各样的人,美的丑的,大牌的陌生的,聊最俗最鸡毛蒜皮的话题。而那些受欢迎的固定单元,女明星来卸妆、两性调查局,也都是顺应这种口味而生。

 

 

 

 

 

“读书人”和“性情女”最配,啊,别忘了“特约小二”汉典

 

最早,是王伟忠欣赏蔡康永这位“读书人”,邀请他做一档电视节目。蔡康永提出喜欢徐熙娣,一个 hold 的住,一个放的开,正好互补,不如一起搭档。

 

蔡康永是 1962 年生人,“世家子弟”,爸爸是造出太平轮的船运公司老板。他在美国念电影硕士。他写书、做过台湾版《GO》主编。他是国内娱乐圈唯一出柜的 gay。

 

而小 S ,比蔡康永小 16 岁。她家里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从小就要当明星,先唱歌,卖过衣服,主持,结婚生子,最爱问小鲜肉“看的出我是三个娃的妈吗?”

 

十二年来,《康熙来了》火,风头往往出在小 S 身上。她扑了马英九,亲过吴彦祖,剪下了费翔的一撮胸毛。王伟忠说她当年是“单身女孩,毫无顾忌”。

 

但看多了节目,不难发现蔡康永才是主心骨。每期他来讲开场白和收尾,在提问嘉宾的时候控制节奏和方向。他说:“你如果看《康熙》就知道,我才是那个挑拨的人,所以小S是咄咄逼人地挑拨,我是温良恭俭让地挑拨。如果你看穿了《康熙》,就会知道我是在后面催促小S去做一些事情的人,或者是让来宾彼此感觉到敌意,给观众营造看戏的乐趣。”

 

事实上,内地的《快乐大本营》,也造就了这样一对“爸爸和疯丫头”的搭档,何炅和谢娜。

 

我们喜欢这种组合,不仅是因为他们站在一起很配,同时也是因为他们那种彼此成就的“灵魂伴侣”的关系。有爱,说的就是这种。

 

啊,别忘了。《康熙来了》后期还有一位“特约小二”陈汉典同学。他是马戏团里的小丑,有才华的“奇葩”。我们也很爱他。

 

 

 

 

 

有一种艺人,叫做经常上康熙的人

 

对于大陆观众,有一种艺人,叫做经常上康熙的人。《爸爸去哪儿 3》邀请的夏克立。可爱的曲老师。火爆的罗妹妹。Drama Queen曹西平。追到女神的 KID。最好笑的赵正平、沈玉琳。

 

说起来很奇怪——这些人别的什么都没做,上康熙聊天居然就走红了。实际上,因为主持人是真正的明星,所以我们愿意听他们和陌生嘉宾的对话。如果这个陌生人足够有趣,我们便会迅速接纳 TA。

 

更何况,他们都和小 S 一样爱聊私事,每次来都倾诉一遍自己的人生,用生命提供八卦笑料。

 

 

 

 

 

我们就是爱八卦/没营养/奇葩,但康永哥都说了,这就是愉快的人生、开放的社会

 

王伟忠说:“华人社会里面永远需要一个康熙精神,总要有一个家,里面嘻嘻哈哈快快乐乐,没有什么复杂的事情,但有基本的伦理,又亲切、不端着。”

 

一个很多人会问的问题,台湾有那么多档综艺节目,也不乏毒舌重口的风格,为什么只有《康熙来了》火到如此?就像王伟忠所说,康熙的确是有“精神”的,并且在娱乐之外,不仅还有“基本的伦理”,还有一些很高明的东西。

 

这仍旧和两位主持人的气质有关。小 S 把自己全部展现出来,够疯,也够真。欧美也是如此。有人会批评小 S 其实根本时时表现夫家为大的理念,哪里算得“先进女性”。但其实,她的“先进表率”并不主要在两性关系上,而是她的行为模式。她不仅鼓励了性,在当时某种程度上也示范了“人性”。所以大家才那么爱她,她是如此特殊——即使后来她卷入“面包门”,观众生气后,仍然忍不住原谅她,就像自家姐妹犯了错。

 

而蔡康永则不同,作为“文化人”,他的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他的表达方式很绅士,但看久了你会发现,他总在温和地传递着自己的观念,自由,人和人之间互相尊重但互不干涉,父母和孩子之间保持平等,瓦解权威,诸如此类。

 

他曾经夸赞高晓松:“我觉得他是难得的不用咄咄逼人的方法,而是舒缓地跟观众讲一些他想要传递的讯息的人。”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

 

如果去看看蔡康永在节目之外说的话,你会发现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康熙在做什么。

 

他解释关于电视:“听说有人在电视里找深度,我好诧异。电视很方便,但很肤浅,在电视里面找深度,太看得起电视了,太看不起电视没出现前的文明史了。何苦看电视找深度呢?为什么不去看书呢?”

 

他解释关于深刻和浅薄:“从小,我所认识的所谓深刻的人,都让我感到阴森,我并不觉得这很愉快。我自己觉得,人生是深度跟浅薄各半,你不能假装人一直都在追求深度跟文明,拆穿了一些事情之后,人大部分时间做的事情跟动物的选择是一样的。”

 

他解释了关于奇葩和社会进步:“我自己也被很多人当成是奇葩,所以我觉得奇葩数量,跟艺人跟地点没有关系,应该跟整个社会的开放气氛是否会让更多的奇葩勇于做自己有关系。”

 

他甚至帮我们理解小 S:“她不怕我也是其中一点,我知道在演艺圈里,有很多人是很怕我的,她跟我相处,从第一集开始,就没有在怕。这样才能够绽放自己。很多人在我面前表现不好,常常是因为怕。她这种浑然天成的勇气、潇洒的人生态度是我没有的。”

 

如果说小 S 负责让节目出彩。而蔡康永负责的就是框架,以及价值判断。因为他,我们理直气壮地爱八卦综艺《康熙来了》,爱它嘻嘻哈哈“讲人话”,同时又真诚、善良,一点不 low。

 

 

 

 

 

再见《康熙来了》,再见台湾流行高地,再见80后贫瘠的青春

 

大 S比小 S 先红,因为 2001年的偶像剧《流星花园》。少女和高富帅的故事如今看来是偶像剧标配,但在当年,却是禁忌诱惑。中学女生们熬夜看碟。而广大家长却联名抵制,不准宣传早恋!

 

那是台湾流行文化最后的最好时光。2000 年代,台湾偶像剧、周杰伦、SHE……在那段内地娱乐跟着《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还珠格格》一道起步的时间,台湾流行文化维持了最后一段高地输出状态。

 

蔡康永离开康熙做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他会继续做《奇葩说》第三季。

 

2010 年以后,大陆综艺节目风生水起。当经济环境改变后,人口仅有二千多万的台湾,无法跟内地的市场量级比。《康熙来了》每集10 万元制作费。而《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这些综艺节目都达到每集千万级别。《奇葩说》里有一集的段子,说陶晶莹回到台湾说制作费少说了一个零,“还令台湾业界哗然”。创造力也今非昔比。台湾开始购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的版权。如今,当我们提及台湾,“港台明星”已经是过去式,留下的是“台湾小清新”。

 

当周杰伦婚了,大家说,新娘请照顾好我们的青春。如今《康熙来了》即将停播,大家又可以提及青春这个字眼。

 

对于很多 80 后,在那段娱乐和信息贫瘠的青春中,《康熙来了》作为一档展现日常生活状态的综艺节目,拥有某种特别的意义。在漫长的中学阶段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父母不跟你讲性知识,下了课就上自习。而当他们开始看着《康熙来了》下饭,看到种种新鲜自由的东西,从小 S和蔡康永身上,可以说是获得了一些知识习得,接受了一些启蒙。

 

这其实不需要,也不应该是一档综艺节目做的事情。但当时当地,它做到了。王伟忠说:时势造英雄。

 

是这样的。是时候说再见了。有点感伤,但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