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蔡崇达又创办服装品牌孵化器“MAGMODEMAGMODE名堂”,并用立体杂志的概念取代传统门店。今年12月23日,他将第一家概念店开到杭州,第二天便单日突破10万元销售额。
而当被问起来最喜欢身上的哪个标签时,蔡崇达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创业并不是跨界了。一直都是用产业和商业链条完成内容表达的尝试者,最骄傲的还是自己是写作者和编辑。”
“现在是一个文化人的好时代。所有产品比拼的是洞悉人心的能力,以及如何满足人心。”
“从商品构成到设计、产品选择,再到店铺装修,这家概念店前后筹备了8、9个月,非常折腾,一路上都是研究和打磨的过程。”蔡崇达告诉《天下网商》。
大约在五六年前还是一家杂志的主编时,蔡崇达便已经感受到了杂志的局限性。他当时在想,这些用文字、图片描述出来的东西为什么不直接带到人们眼前?
杭州的MAGMODE名堂概念店是升级版本。在店铺中,除了设计师品牌服装,我们可以看到既有茶杯、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例如700bike、装饰品等颇具设计感的内容。
而在上下两层、600平方米的空间内,还能参观定期更新的展览、购买MAGMODE名堂精选的限量作者签名书籍、试听中外独立音乐人新作、品尝精选茶饮、浏览主题杂货,以及参加MAGMODE名堂发起的各种活动,与时装、文化、艺术领域的特邀名人近距离交流。这些都类似于一本杂志中的各个栏目,有专题、人物专访或是作者专栏。
做设计师品牌的孵化器
不过,中国很多传统服装品牌根植于供应链起家,缺乏设计思维,而设计师品牌服装又难以推向大众市场。“一是设计师自己要面对供应链,因此性价比不高,二是可穿性不强,设计师往往孤军奋战,资金有限,既要表现艺术又要可穿。”这是他想要改变设计师品牌业态的原因。
内向到甚至不会主动与人搭话的蔡崇达,在面对产品时,却是完全不同的状态。他的野心是要同设计师一起参与每件产品,“一件件吵架磨产品”,以理念为导向,而不是产品丰富度。店铺内的服装SKU为400多个,目前仍在不断更新迭代款式,或者是设计师。
据界面报道:“小系列阶段的服装,比如50~60个SKU,由公司的供应链总监周一杰统一管理,他掌握着专业的供应链团队;到120个SKU的大系列,准备开店了,则由专人来盯这一个品牌的供应链。”
这些孵化品牌目前陈列在一楼最显眼的位置,二楼还有少量寄售的女装品牌,根据市场情况进一步筛选是否决定深入合作。
希望不是因为蔡崇达而来
由于准备时间仓促,他认为这家店铺的完成度或许只有60%-70%,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正如他年少成名,20岁出头便成为知名杂志的主编,他给自己的时间不多,“希望一年内做出相对满意的状态。”
从创立之初,MAGMODE名堂的概念便吸引了一批风投,主要用于渠道建设和品牌孵化。去年10月底,MAGMODE名堂获得韩寒等好友的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今年5月19日,完成IDG资本、华创资本的Pre-A 轮3000万元投资;10月完成法国基金Bentech、创新工场及华创资本的A轮。
至于开店地点,除了一线城市,蔡崇达认为成都、西安等强二线城市都是消费升级的试验场。正在装修和已开的店铺有7家,已经签约的为2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