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 作为“女性最亲密的伙伴”,可谓是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典范。尤其是对“胸少数群体”(这里指文后提到拥有“核心尺码”之外尺码的人群)来说,经常会遇到心仪好看的 Bra,却没有合身的码。好不容易找到好看舒适又合身的,价格往往高冷到不行。

首先,尺码是服装界的“伪科学”。

大多数女性尺码系统的基础来自20世纪初期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为解决失业问题建立的政府机构)委托并资助下,两个统计人员 Ruth O’Brien 和 William Shelton 对近 15000 妇女进行了 59 个不同的测量,想要从中找到普世的比例关系,不过失败了。测量系统本来以体重身高为依据,但考虑到要让女人对售货员说出自己的体重有多难,两人采用了计划 B,上身用单一指数测量,配合下半身高度指数(腿长、短、正常)和腰围指数。另外,因为测试采取自愿并补发津贴的形式,样本中的女性大多为中下层白人。

Bra 尺码系统也一样。再加上传统的 Bra 尺码计算系统中,下胸围决定胸带的尺码(32、36、38 英寸... ),下胸围和上胸围的差值决定罩杯的大小(ABCDEFG...),而不同胸型的差异往往被忽略。

 

True & Co

 

ThirdLove 则利用拍照形式在 app 上配对生成合适的胸罩, 推出更加细分的罩杯大小,并做了一套科普胸型的“文胸形状词典”。

ThirdLove 尺码系统

最早 Bra 出现的时候被看作是妇女解放的标志(尽管现在不穿 Bra 才是),但文胸行业却衍生出了对胸少数群体的“歧视”。很多品牌只生产核心尺码(Core Size),即32-38英尺,B-D罩杯。但这不是因为 bra 公司不想为那些太小或太大的女性设计,而是文胸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生产商理性推断出的“大多数”,对公司来说,是一种经济的选择。Harrington 认为没有人可以擅长给每个人做文胸,同时保持竞争优势。

 

Panache

 

这也是为什么遇见一个合适的 bra,和遇见一个合适的人一样,很难。

买 Bra 难的问题其实已经被谈论很久了。但传统品牌因为摊子大转型困难,一些新兴的内衣品牌仍在早期的探索阶段,

这里合适的定义不光包括尺码,还包括设计风格、材质、形状、价格。

各类公司采用的方式也很雷同:鼓励用户上传自认为合适的内衣照或者提供自己的身材信息、提供 bra 专家私人咨询服务、聚集众多内衣品牌以供推荐购买。

相关推荐

综合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