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资本巨头,近期都纷纷入局“无人零售”市场,“无人”就像去年的“共享”一样,抱着“失败就当做公益”的心态,在资本池里扑腾,说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到岸。

 

就几家无人便利柜创始人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市场,有需求。其次,距离近,速度快。第三,可复制,方便铺陈。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不久前就曾发文,阐明她为何不投无人便利柜的四点原因:

第二,货架的收益和公司上班的人数成正比。平均单货架日流水人均1块钱,所以一个50人规模的公司,货架月流水大约1500元。如果人数在100人的规模流水可以翻倍,不过谈判周期更加长,商品配送频次要增加。

第四,门槛不够高,市场上很快会进入很多个玩家,难防守。在中国市场创业,任何一块区域都不会只有一个玩家,所以竞争是常态,关键看如何最快的方式跑出领先优势,跑赢其他竞争对手。从货架投放来看,现在各家的做法差别不大,商品差异也不大,大家都在厮杀阶段。

而网友浪味仙不浪在致创业家的一封信中则戏谑的表示:“我们已经吃垮两家无人货架了。”显然,诚信、人性等都成了无人便利柜是否能够盈利的重要因素,能否进一步走通还得等待时间验证。

首先,他认为无人便利柜的市场不够大。

从Eleven的数据来看,2012年7-Eleven年营业额接近3000亿美元,年净利润大概是100亿人民币,而这个利润数字是仅仅由8000名全职员工创造出来的。而无人便利柜进入企业需要地推,大概每人每月完成十个货架的推广,仅推广十万货架就需要1000人。

便利店里面出售的物品大概可以分为加工食品、速食品、日配食品以及其他物品等。加工食品如包子便当关东煮,速食品就是方便面类,日配食品如酸奶牛奶面包等,其他如报刊杂志内衣袜子雨伞等。一般便利店的利润主要是由加工食品贡献的,而反观无人便利柜,它和便利店的模型是截然不同的。

如此来看,无人便利柜醉翁之意不在就酒,既然基本业务很难盈利,那么就可能依靠数据和流量做进一步的业务延伸,这类项目在前期肯定是要不断烧钱来跑马圈地,并且一下涌入这么多玩家,很难判断谁能笑到最后。也许,这是很多资本不愿意跟进的主要原因!

相关推荐

综合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