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式小吃有海量的消费人群、巨大的市场份额,但却没有一个能够贯通南北的赢家出现。

1、消费升级难。在现有市场同质化竞争之下,形成了消费者固有的心理价位,客单价超过30元都很难卖;

以上问题,让传统小吃这个市场长期处于低纬度经营状态。那么这个品类究竟该怎么做?

01、面馆里的茶饮生意

从一线城市火遍全国的新式茶饮,开始把餐饮中“饮”的想象空间演绎得无比诱人。

投影灯在墙壁上打出暖色的宣传语:“应酬酒与肉,朋友面与茶。”甚得周围白领的心。工作日来消费的多是上班族,周末的时候则多是周围高档住宅区的家庭,三四十的客单价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高。

这种双品类的模式乍看十分新鲜,但在餐饮行业并非第一次出现。比如呷哺呷哺的新创品牌——湊湊,采用的就是传统火锅与当红茶饮的搭配。

02、餐饮爆品从单品走进“双主角”模式?

那么将面食和新茶饮搭配,会有什么样的想象空间?我们先从这种“双主角”模式跟面食带饮料的普通套餐之间的不同谈起。

套餐不管怎么设,消费者的心理价位都不会太高,很难打破消费升级的问题。而单店内设双品牌,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新店开业一周的数据显示:面与茶目前的人均客单价为35元,接近50%的消费者吃面的同时也消费了茶饮,经过引导后基本可达到70%~80%的茶饮消费率。相比周边客单均价十几元的商户,面和茶双品类的客单价更占优势。

在门店内增加独立的茶饮品类,茶饮档口开设内外两个窗口,对外可外带,对内可堂食,不仅拥有茶饮品类的独立营收,还相当于增加了“下午茶”的营业时段,打破了商场内惯有的消费时段。根据数据显示,目前下午茶时段为“面与茶”增加了5%的整体营收。

从平效方面来讲:一般奶茶店和水吧的面积需求是一样的,但和面食共同运营的时候就易达到“1+1>2”的效果。茶饮档口的设置并非主张“吃面一定要喝奶茶”,而是纯从消费者便利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不影响茶饮外带业务的同时,也刺激了消费面食顾客对茶饮的需求。不足10平方的新设计,为“面与茶”大大提升了平效。

双品类中的独立性要求两个“主角”都出类拔萃。首先,流传几千年的面食,还能怎么优化?

面的品质还有一个重要角度就是看浇头,由于面与茶的口味主打川渝口味,选用的食材和调料均来自四川重庆,用最传统的四川重庆做法,加上现炒,口味上没得说。

传统面食常只能靠低价取胜,因此消费升级无从谈起。“面与茶”则注力于“物有所值”的体验感。分量也十分亮眼,普通的面食只有300g左右,而“面与茶”的面300g、浇头300g,一共600g,连鸡蛋都是以两个为起始单位。

1、强调健康,真材实料。新式茶饮的原材料不再是茶粉和奶精,而是普遍选择了原叶茶和鲜牛奶。据了解,市面上大多数奶盖茶用的都是奶盖粉,为保证品质,“面与茶”的奶盖均用鲜牛奶和淡奶油制成。

你在传统餐饮的升级上有什么做法和心得?欢迎也跟我们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