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发作时,身体会这样“喊痛”
最典型的信号就是右上腹剧痛。这种痛可不是普通的隐隐作痛,而是像被什么东西拧着一样,一阵比一阵紧,尤其在晚上或者刚吃完炸鸡、火锅这类油腻大餐后特别容易发作。痛起来的时候甚至能窜到右边肩胛骨或后背,让你坐也不是躺也不是 。
这时候往往还会恶心反胃,甚至呕吐,整个人蔫蔫的没胃口,看见油汪汪的菜就犯怵。如果摸一摸右上腹(肋骨下面中间靠右的位置),轻轻一按就疼得缩起来,或者深吸气时痛感更明显——这很可能是医生说的“墨菲氏征阳性”,是胆囊炎的重要标志 。
如果还开始发烧,千万别硬扛!低热可能是炎症在扩散,一旦出现寒战高热,说明可能化脓甚至胆囊有坏疽风险,必须立刻去医院 。
二、慢性胆囊炎:容易被当成“老胃病”的隐形困扰

很多人没有急性发作过,但总觉得“胃不舒服”——吃完饭肚子胀胀的,特别是下午茶吃了块蛋糕或几口红烧肉后,右上腹就开始闷痛或持续隐痛,打嗝、反酸也跟着来 。
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慢性胆囊炎。它特别爱“伪装”:饭后腹胀、嗳气、闻到油味就反胃……很多人自己买胃药吃半天也没好转,一做B超才发现是胆囊壁毛糙增厚,或者藏着小结石 。
更恼人的是它像不定时,疲劳、熬夜、压力大时症状就冒头。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油炸食品、荷包蛋甚至坚果的耐受度越来越差,一吃就拉肚子或隐痛,一定要怀疑胆囊问题 。
三、女性要特别留意的信号
虽说胆囊炎不分性别,但咱们女性真的更高危!尤其是30-50岁、多次怀孕、体型偏胖的姐妹,雌激素变化会让胆汁成分更易形成结石,堵塞胆管诱发炎症 。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类型:非结石性胆囊炎(约占5-10%)。它不是因为结石堵塞,而是胆汁太浓稠淤积导致的。这类症状虽然可能较轻,但会反复折腾——明明没吃油腻也腹痛,抽血查不出异常,胃镜也正常,最后超声才发现胆囊肿得像小气球 。
更要警惕的是皮肤或眼白发黄(黄疸)。这可能是结石掉进胆总管卡住了,胆汁排不出逆流入血,需要尽快处理避免伤肝 。
四、别把“胆囊的求救”当成小事
胆囊炎的痛容易和胃痛、阑尾炎甚至心绞痛混淆。比如阑尾炎初期其实是肚脐周围疼,几小时后才转移到右下腹;而胆囊痛集中在右肋下,油腻食物是明确诱因 。
如果痛到直不起腰、高烧不退、呕吐不止,必须争分夺秒看急诊!这可能是胆囊穿孔或化脓性胆管炎,会引发全身感染 。就算平时只是隐隐不适,也建议做个肝胆超声排查——尤其有糖尿病、高血脂或快速减肥的女性,胆囊罢工的风险更高 。
说到底,胆囊是个“记仇”的器官,好好吃饭、少吃油糖、别饿肚子就是最好的呵护。万一它真的闹脾气了,咱得听懂它的“痛言痛语”,该消炎消炎,该手术也别拖延。毕竟健康这笔账,咱们女性可要算得清清楚楚呀!